top of page
A_工作區域 1.jpg

AGRICEPT

AGRICEPT  –  為Agriculture與Concept結合,

是新型的農業概念載具,協助農民噴灑農藥,

透過特殊的車罩與機構,來減少農藥的溢散,

增加效率並能減少農藥對環境與農民的危害。  

 

2020 JUN 

Teamwork 

上海方宇設計新銳挑戰賽-銀獎 

KYMCO設計挑戰盃-優選

空氣之於人、車、環境
AGRICEPT-04.jpg

上海方宇設計新銳挑戰賽是由上海方宇工業設計公司(WAY DESIGN)為培育設計人才所舉辦的交通工具競賽,而2020的競賽題目為- AIR。

空氣以不同的形態承載著其獨特的意義,以空氣為原點進行發想,在各種的可能性中,尋找空氣之於人、車、或環境之間的關係,塑造異想天開的概念形態。

 

空氣無形中與萬物連結,滋養地球上生命的存在。而農業好比於社會中的空氣,默默支撐人類文明的發展。

是我們對AIR的解釋,所以我們以空氣及農業為出發,圍繞人、車、環境,改善當今之困境。

 
Background

農業伴隨著許多的危害及問題,其中以農藥殘留最重。農藥僅有小部分作用於目標作物,

其餘則溢散至空中,對於人及環境都造成危害。儘管如此全球農藥使用量卻是逐年提升。

AGRICEPT-29.jpg

傳統機具或高空噴灑農藥時,藥劑微粒會漂浮於空中由風吹拂污染至其他地區,不僅對環境破壞,更會使周圍居民以及農民引發慢性中毒,如不孕、肌肉萎縮等。

溢散的農藥會被大氣系統帶至各處,經由降雨造成土壤酸鹼值的改變,且多餘的農藥殘留於作物、 無差別的撲殺會導致蜜蜂、 蝴蝶等益蟲死亡。

台灣農地鎖碎及田間道路狹載,多為畦田,不易使用大型農藥機具,故多仍人工噴灑,農夫和業者暴露在高濃度的農藥中,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威脅。

以台灣農業現況為例,正面臨高齡化、 人力不足的問題,並出現了專職的代噴分工。

AGRICEPT

一輕型載具可作為農村內交通行駛、農藥噴灑。能深入瑣碎農田,並可因應作物高低做出調整,為多樣的田地提供良好機動性,提高農藥噴灑效率,降低人力支出。

並能夠定向噴灑讓農藥,更集中於作物,透過旋風分離技術,將溢散的農藥再次回收,將降低農藥用量,減少農藥溢散於空氣中對環境以及農人、居民的危害。

 

我們調查了台灣農業型態,大部分以畦田為主,為了能更好配合畦田,AGRICEPT 採邊車型態。

駕駛與機構都集中在右側,左側為農藥噴灑艙,並且還具延長機構,使其能更適應多樣的農地。

配合農民操作習慣,AGRICEPT 車體上設計有置物空間、置物架、拖拉掛勾。

以及因應台灣道路,慢車道於右側,我們將機構或置物開口都設置於右方,更容易農民使用。

 

AGRICEPT 為環保概念電動車,採交換電池形式,因農藥並非常態噴灑,可交換的電池能更好的挪用與保養。

為因應田地的複雜地形,三顆輪子皆可自由轉動,並且轉軸極高不易受干擾,最大可選轉90度。

農藥噴灑機構能夠因作物自由調整噴灑口之角度、橫向、高度。

儀錶板除了速度與電量顯示,也具有農藥量標示。

 

A農藥噴口:

於噴灑艙前方噴灑農藥,以及可噴灑水溶液肥料。 

B吸入口:

於噴灑艙的兩側, 吸收多餘的農藥。

C負壓空間:

先以負壓吸力吸收農藥,避免旋風直接破壞作物。 

D旋風分離槽:

透過馬達產生旋風及吸力,運用旋風離心力分離農藥,分離後即可排出乾淨空氣。

E農藥儲存:

存放噴灑及回收的農藥,或用作存放水溶液肥料。

 
 

影片為農藥的分離示意,車型是我們先前所做的版本,但在農藥回收上原理相同。

Development

在我們確定概念後,除了對農業與農民研究調查外,並開始製作imageboard。我們蒐集了新型的農業概念載具,也包含重機具等,以及我們所想呈現的新穎未來風格相關概念的載具,大部分都是型隨機能,所以我們也加入部分仿生的未來載具做為參考。並根據設定與參考imageboard繪製草圖。

Type A

最初向大賽提出的概念以未來科技融合仿生,加入農耕黃牛與禽類的意象,並針對外型進行內部機構的擺放設定,以及騎乘姿勢對外型進行微調修正。

以PU模型,噴黑觀察反光面以利調整外型細節。

當競賽入圍12強後有機會至上海方宇參加為期一周的工作坊,並可了解交通工具設計公司的實際工作以及能夠與設計師或其他選手當面的討論作品。

在討論後,競賽設計師表示喜歡我們所提出的概念發想,是少見的方向。但覺得我們的設計太未來,硬是放入了更多未來的原素與科技,大可不必。

認為我們可以把產品的時間設定的更早,近可能的設計為幾年內有機會出現的產品,並且思考怎樣是農機該有的樣子,打破平常對載具設計的想像。

 
Type B

在經過工作坊後,從新的設計外型以型隨機能的走向,改採邊車式的設計,並對外型進行內部機構的擺放設定以及騎乘姿勢。

 
 

以3D列印草模進行造型的檢討。

最終展示模型為1/3比例,建模以Fusion 360,以光固化列印,並自行打磨、上漆、組裝。

Display

 © 2023 by Yi-Lin Tsa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