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N5-03.jpg

KNOCK²

 
 

KNOCK² – knock-knock 意為敲門,

是我們設計通訊軟體中的一項功能,

讓用戶面對突如其來的訊息不驚訝。

2021 JAN 

Teamwork

久不聯絡的老朋友,要怎麼打破沉默? 跨出第一步,重新建立友誼,又不尷尬。

收到舊朋友的聯繫,會有驚喜或驚訝的感覺,或是發送訊息害怕尷尬的情況,而遲遲不敢聯繫。對於久不聯絡的老朋友,要怎麼打破沉默,跨出第一步呢?

KNOCK²

KNOCK²設計為通訊軟體中的概念功能,主要在於打破沉默,但同時能減少突然打擾的感受。

 
Knock-06.jpg
Knock-07.jpg

設計意象:敲敲門

 

現實世界中,朋友來訪要來敲門

傳訊息者:可以敲敲門,或加上自己呼喊(展現禮貌)

收訊息者:可以透過『門眼』看,決定要不要開門(不開門就當不在家)

 
 

體驗設計: Knock Knock

 

當使用通訊軟體時…

傳訊息者:可以敲敲門,或加上自己呼喊(展現禮貌)

收訊息者:可以透過『門眼』看,決定要不要開門(不開門就當不在家)

Receiver
Knock-08.jpg
Knock-09.jpg
Knock-10.jpg
Knock-12.jpg

1. 提示新訊息(超過一年沒聯繫)

2. 敲門動畫、敲門聲(敲門)

3. 訊息預覽,但看不到用戶(門眼),可選擇滑動解開(開門)或不理會(48小時消失)

4. 進入聊天視窗(看見傳訊者及完整訊息)

Sender

1. 顯示敲門按鈕

2. 一年以上無訊息往來,必須敲門

3. 自由輸入敲門聲

4. 進入聊天視窗(傳送訊息)

Journey Map
Development
Concept

初概念-思考如何讓老朋友的關係重建,久不聯絡的老朋友,要怎麼打破沉默,跨出第一步,重新建立友誼,與組員和同學討論後都認為身邊多少有這樣的經驗,最初想可能以書信帶有溫度的活動來作為設計發想,也可能是打造新的交流APP或是快閃活動等。 於是整理訪剛,並開始進行兩次的訪談(共6位受訪者)

1.和受訪者確認溝通好友定義

2.是否有舊朋友

3.釐清影響當時友誼疏離的因素

4.什麼情況會讓你想跟舊朋友聯繫

5.是否有過和舊朋友聯絡、互動的經驗,上一次經驗是在什麼場合,能否描述當時狀況

6.和舊朋友互動時的問題(ex.尷尬點)

7.阻礙重新和舊朋友聯絡的障礙是什麼

8.會想和舊朋友聯絡嗎/是否有和舊友聯絡的需求

並對訪談進行簡單的分析,製作成文字雲。

1.舊朋友=特殊的陌生人

2.與舊朋友聯繫的關鍵在於「時機」和「意願」:

共同話題或特定時機(新機緣型),如:IG限動

主動敘舊(情感型)

有目的(工具型)

3.收到舊朋友的聯繫,會有驚喜或驚訝的感覺

 

多不聯繫的原因為,不確定對方為自己的感覺如何或現在他如何,

不確定個性的轉變等,而不敢進一步的聯繫。

 

收到他人的聯繫,則會感到”突然”或是認為是有目的性的。

但在聯繫的原因多為IG限時的回覆,看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等為主。

 

依此我們推敲出聯繫距離與SHOCK ZONE驚嚇圈的想法(並非為真實的距離而是各種感情目的和實機頻率等組成,會讓在怎樣的距離內,能使人不感到突然突兀?

如本來是好朋友但久沒聯繫,收到訊息會感到突然。

或每天工作交流頻繁的人,但在假日或休息時間收到訊息仍會感都突然。

以此為出發,目的如何改善突然,以試著去減少收或傳訊息的尷尬感。

 
 

而我們思考各種的通訊軟體,想到過去Yahoo即時通,有一個叮咚!叮咚!的門鈴,非常受歡迎,想到也許敲門概念用於聊天APP以減少收傳訊息所帶來的突然感。

目的 打造一款更適合使用更舒適的聊天APP,讓使用者不論傳訊息或收訊息都不會感到壓力能夠舒服的使用。

 
 
 
Test 1

第一次製作,構想APP為一通訊軟體外掛,並以LINE作為雛形。

在此設計中傳訊者的名子與收訊者是否已讀為對等關係,隱藏是為了讓傳訊者安心傳,不會出現對方發現是自己而不讀的窘境。

 

以此與教授討論,意見:敲門是否要強制,敲門後敲門聲會一直停留嗎?還是會消失?因為在現實中敲門也會消失,對方並不會一直在門外停留。

並新增了48小時後消失的設定。48小時是小組討論,超過就不會想在去點開的時間。

 

我們依討論結果進行修改,並計畫用於第一次測試,由於受測者習慣的軟體不同,也製作了ipad的messenger規格。

 
 
 

實驗流程

1. LINE先改名假裝一位老朋友密他,實驗後詢問他感受

2. 讓他使用我們的APP

3. 要他密看看老朋友,在當下問受測者的情緒

第一代測試結果:

收訊息者:有降低焦慮和驚訝感,甚至會覺得好玩

傳訊息者:可以不用擔心被已讀很尷尬

缺點:使用流程過於反鎖,但少了一點驚喜

Test 2

根據第一次測試結果,將流程簡化,即為公布版本,簡化了敲門敲門,已經新增門眼的概念,讓雙方更對等,讓收訊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實驗流程

1. LINE先改名假裝一位老朋友密他,實驗後詢問他感受

2. 讓他使用我們的APP

3. 要他密看看老朋友,在當下問受測者的情緒

4. 詢問他與老友的聯繫距離為何

第二代測試結果:

收訊息者:更符合使用者的習慣,同時能給予思考時間;很好奇是誰

傳訊息者:傳訊息變得更有趣,不必再想怎麼打破沉默

 © 2023 by Yi-Lin Tsa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