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Up
WaUp – 是What’s up取諧音,又酷似台語- 哇哉,
是一款專為本土高齡者設計的台語手機語音助理,
讓高齡者在使用智慧手機更快速、方便、無障礙。
2021 JUN
Teamwork
如何為高齡用戶打造更良好的智慧手機使用體驗?

Background

近年人們對手機的需求逐漸提高,許多服務都整合於手機上,連原先沒在使用的高齡者都必須開始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在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者(佔人口的16.2%,約380萬人),當中有5.53%是完全不識字的文盲及46.3%僅國小學歷(內政部統計處,2020),可能為功能性文盲,對於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並不容易。但現今很少屬於高齡者的使用介面,而本土高齡者還有語言的問題,有高達65.9%生活上主要使用台語(約240萬人) (葉高華,2017)。雖然現經已有相當多的語音助理 如Siri,也已相當的成熟,但市面上卻未有提供台語服務的系統,且目前本土高齡者多是使用安卓手機。
WaUp

WaUp 哇哉台語語音助理,則是專為台灣本土高齡者所開發的語音助理,智慧型手機相較傳統按鍵手機更多元,有更多的功能,但不如傳統按鍵更明確直覺,對初學的高齡使用者的門檻更具有難度,WaUp 哇哉台語語音助理能幫助高齡者能夠簡易使用手機、學習使用手機。與成大資工所合作是台灣少有的台語語音技術。
功能分為三區塊:
1.快捷操作:將手機原預設快捷的操作,以語音開啟操作,如:音量、開WIFI 、藍芽。
2.步驟減少:使用者下達指令可直接達目的最後一步,省略中間步驟,如:搜尋、點歌。
3.功能開啟:許多APP的安裝或位置都相當混亂,透過語音可以直接開啟,目標軟體。

簡易的介面配置,無需先做設定或註冊等複雜的步驟,
進入後馬上就可以按開啟使用鍵,並且附有教學影片。
LOGO圖樣設計採聲音與手指指紋結合的概念。
功能以懸浮球的方式執行,不同於Siri存在系統層,WaUp若一直做背景執行,
會過度的耗電。考量高齡者對文字視讀的不方便 ,省略文字介面,操作更簡。
懸浮球以顯眼的紅色呈現,並且icon為手指觸碰的示意。

壓懸浮球開啟指令框,會由顏色及表情做回饋,對高齡者操作更友善。若懸浮球感受到點擊,變為紅色麥克風,告知正在錄音,可下達指令。
指令成功會變金色笑臉,失敗則會呈現黑色哭臉。之後皆會變回原樣,並執行指令或待命。當中進階的設定,可以自由新增指令。
無聲的UI操作教學影片。
Development
Problem

最初是觀察家中年老長輩有此困擾,啟發了這個點子的概念,但不確定是不是僅有自身遇見,於是簡易的做了調查問卷,發現其實很多人也遇過相同 困擾。
Persona & Journey Map

於是針對問題回應及狀況,簡易的做了人物誌與旅程地圖。
Research
除了調查文獻高齡者的手機使用狀況,包括文字與圖像記憶,退化視覺的顏色敏感度等,幫助後續設計UI。同時也在台南各社區鄰里的活動中心或高齡學會,與高齡者進行活動,並調查他們的使用情況與問題。

主要為參與觀察法,透過融入目標族群,研究者不再是「旁觀者」,密集地參與他們的活動,建立熟悉感,讓他們感到自在並有機會進行更深入的訪談與討論。

因為參與主要進行於市區,這裡的高齡者幾乎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手機的使用在認知上並沒有太多障礙,且識字並且國台語皆通。於是主要針對手機使用情況進行觀察,因為身體的衰退,對手機的使用仍是有影響的。
雙手使用 (左手拿,右手食指操控)
看手機會把眼鏡拿起來 (老花)
幾乎非apple手機,大多使用老手機 (可能是小孩用過的或惜物用很久)
非常愛使用拍照(側拍,少自拍)
手機滑動解鎖會有障礙
拍照放大時,食指跟拇指雙指滑動沒有障礙(因文獻表示這項具有困難)
字用最大
筆記都用手寫(沒有手機打字記錄的習慣,可能出至於打字不熟練)
很喜歡透過手機玩益智遊戲(幫助腦袋活動)
拍照不太會對焦,難以對正
對於LINE的群組或Youtube的使用都沒問題(語音)
部分手機安裝有高齡UI APP(如左圖)
高齡者的使用狀況如 雙手使用,就與一般調查手機滑動習慣的範圍不同(右圖),於是需重新調查文獻的使用狀況或是額外進行測試。
另外也有文獻建議使用文字訊息,更有助高齡者理解,但我們的使用族群可能並不識字,需要非常簡易理解的icon,且圖標相較文字對高齡者更有吸引力。
同時語音可以幫助老年人介面有更好的記憶,但許多高齡者對新科技接受度低。
文獻結果都是後續的參考依據,且需考量的問題。
在調查的同時也一直有簡易的設計並與資工工程師進行溝通討論。

Functional Map

初步規劃功能是在工程師加入之前,而盡量列出使用者所可能使用的情境與需要的功能。

而後經過與資工工程師討論,整理出在時間內能做確定完成的功能以及非常具有需求的功能。
Flow Chart

並且進行Flow chart繪製,也在中途將過於複雜的功能進行簡化,更友善我們的高齡使用者。
UI Flow

Wireframe

最初繪製Wireframe後以此為模板,進入Adobe XD簡易做了Mockup與教授及專家進行討論,並進行修改。
1.原本最初的錄音提示、成功、失敗,僅有在懸浮球的顏色改變。但專家建議對高齡者視覺退化,顏色或大小可能不明顯,建議增加提示,於是後續加了半透明視窗。
2.原先沒有規劃新增自訂,是認為對於我們的目標用戶可能太過困難。但經過專家建議,認為需要有足夠的自定義,即便他們可能不能自己操作,也許由家人協助也行。
UI

因為是與資工系的學生合作,在能力上仍有些功能可能無法完成,而給出了幾個不同的版本,來與工程師討論。
1.懸浮球是經討論認為可能叫難以完成的,而提出了改以現今Android常有的側邊輔助工具方式,並且指定由雙擊觸發,因為有文獻指出高齡者在滑動上可能比較有障礙,所以認為懸浮球在使用上可能會有問題,但後續經調查並沒有發現此現象,但仍提出兩種可自做的方式來由工程師決定。
2.半透明視窗同樣也是工程師認為比較難以完成的,所以我們也提供全視窗的介面,由工程師製作時決定,並且由於原先的麥克風或圖像仍有些抽象,對於不常接觸的高齡者來說可能沒辦法太快理解,所以在圖示上也進行修正令其更加具體。
Working Model
最終WaUp只進行至此階段,測試模型中,功能尚未完全整合,但已經可以以台語進行輸入並成功觸發指令,但懸浮球等功能對於合作的工程師仍有難度,而無法解決,並且反應速度也仍待加強。